本篇文章2362字,读完约6分钟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合唱曲《长征组歌》诞生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50年前,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歌手演唱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歌声,低音歌手、国家一级演员马子跃是当时第一弹合唱团的主力选手。 那个士兵,现在已经是过了一年多花甲的老人了。 作为这个合唱经典诞生过程的父母,马子跃现在的身份是《长征组歌》的史料整理者和文献收集者,当然是革命历史的传承者。
前几天,马子跃在接受信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对我的一生来说,唱《长征组歌》也是长征。 每个歌唱者都想要古典作品。 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们很幸运,从小就唱这样的经典。 但是我们没想到这首歌是一生的。 ”。
我第一次见到肖将军时非常兴奋
1965年1月,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接受任务,大合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马子跃回忆说,当时参加《长征组歌》的合唱团员有58人,平均年龄为26岁,年龄最高的人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士兵,也有刚入伍的新兵,但他是年龄最小的人,不满20岁。 想起那一年的点滴,马子觉得那一年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马子跃去年4月,朝耕、生茂、唐诃、遭遇秋4位作曲家在杭州向老红军、词作者萧华将军试唱,同时与萧将军生活了一段时间。 “那时,萧华将军每天向作曲家讲述长征的经验,讲述各自歌词背后的故事。 ”。
四位作曲家回到北京后,根据萧华将军的意见进行编撰,进入合唱团的正式排练。 7月,在天津,萧华将军第一次审查时,那也是这些年轻的合唱团员们第一次见到这个老红军士兵。 “见到这个传说中的将军,我们很兴奋。 他是长征时期我军最年轻的将军,13岁成为县团委书记,17岁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员会,他夫人王新兰也成为最小的女性红军。 ”。
一百二十句六百八十字概括长征全貌
那年排练期间,马子跃经常和萧将军夫妇聊天,听他们谈论什么样的过去事件。 马子跃想起萧将军曾经问夫人王新兰当年那样年轻的年龄对长征有什么感觉,王新兰回答说又冷又饿,所以萧华将军写了《高原寒炊断粮》的诗句。
萧华将军才华迫近。 一部《长征组歌》只用了120句,680字概括了长征的全貌,包括长征过程中的一切战斗和历史。 “萧华喜欢古典诗词,他在写《长征组歌》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三七句四八开”的写法。 ”。 说到“三七句,四八开”的样式,马子跃先生解释说,这种写法由一段诗四个三个字、八个七个字、一共十二行、六十八个字组成,一首诗有韵。
马跃曾经采访过萧华将军的警卫。 他们在长征期间回忆说:“萧将军年龄小,入伍快,职务高,喜欢读书。” 通常警卫给他准备装书的小木箱和马灯,一到营地就打开马灯看书。 马子跃说:“我唱了一辈子他的歌,读了他的诗,确实感受到了那行间的才能、灵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把老红军的故事变成动力“《长征组歌》为什么感人? 加上词曲作者的实力,我们在排练中邀请了几十名老红军、老将军为我们报告。 ”。 马子跃,每个老同志都来自长征,他们有切身的体验。 “每个身体都有说不完的长征故事,我们向他们提取知识,提取营养,我们把这些作为歌声的动力”。
马跃说,参加《长征组歌》的创排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学习,“红军长征2万5千里,穿越雪山草原,吃草根树皮等,这些都是书的复印件。 但是老红军们的真实故事给了未经战争的新兵们对长征一词的新认识。 同志开始长征就像简一样,他们不说新闻教科书上的东西,他们都说“我那时是怎么来的,我遇到了什么”,任何事例都确实是生动的教材。 ”。
马子跃清楚地记得一位老红军告诉他的事件。 “那一年,他在四方面军后勤,专门收容员工,会见烈士遗体负责埋葬。 他为士兵整理遗容时发现他手里握着银元和党证,然后他帮助这个烈士支付了党费。 ”。
每次歌唱都是长征
马子跃当时刚参加合唱团,还是个新兵蛋,《长征组歌》让他迅速成长,也赋予了政治生命。 1969年,25岁的马子荣幸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唱了《长征组歌》后,合唱团入党最早,也是最年轻的党员。 “当时和我一样演第一版《长征组歌》的歌唱者只有十几个。 制作古典的人已经走了,很多前辈也走了。 现在我们是继承人,任务是把《长征组歌》的原汁原味地传给下一代。 ”。
有人问马子,你唱了半辈子,唱不腻? “唱歌并不麻烦。 每次在舞台上唱歌,都觉得自己经历了新的长征,经历了心灵的洗礼。 所以古典才能经常唱新歌,每次都有新的感动。 只有两年的长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0年,今年也不仅仅是我们说的是什么,而是向下一代传达长征文化、精神、信仰”。
全心全意,能用真正的感情唱歌
《长征组歌》演了半个世纪,为什么? 马子跃先生因为不是通常的合唱,所以说“我们穿着红军服唱歌。 那一刻,我们必须传达80年前红军的思想感情,而不是我们在唱歌,就像红军在唱歌一样。 这叫原汁原味。 《长征组歌》一次唱了几十年,唱了几千遍。 我们珍惜这个过程,害怕这个经典。 ”。
一组又一组的年轻人也开始唱《长征组歌》。 马子说:“唱《长征组歌》要充满感情地唱,用心地唱,带着真正的感情唱,才能把这部作品唱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特别是年轻人唱《长征组歌》,他们的声音比我们年纪好。 和我们一样,作为军人的他们也有红色基因,但从理解的程度来看,在唱歌的味道和感情传达方面肯定比不上我们。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歌唱次数的积累,长征精神的理解,我相信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爱上这个古典。 ”。
每次团里来新人,马子跃都跟他们说了当年《长征组歌》的什么。 他的开场白总是这样。 “我不认识你们,你们也不认识我,但你们知道《长征组歌》。 我也知道《长征组歌》。 我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从《长征组歌》开始说吧。 ”。 每个年轻人都对老马说:“每次演出的新闻人员提到名字,都响起了掌声。 这就是古典,我们一唱歌就感到骄傲和骄傲”。 新闻记者张学军
标题:“独家专访马子跃唱一辈子《长征组歌》”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