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87字,读完约20分钟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赛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各方稳定发展,为“十四五”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更重视经济结构优化,推进快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快速发展结构,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平均增速,人均 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进入重要推进期。 国内大循环更顺利,国内巨大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区域重大战术、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比较有效的市场和政府实现更好的结合。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特点。 生产习性绿色转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一、推进经济优质快速发展,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总体实现了计划期间保持高速增长的目标,-2019年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6.7%,年gdp增长率为5.7%-6%,可实现6.5%的预期目标。 但是,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突然发生,经济增长率大幅放缓,预计年gdp增长率在2%以上,这也影响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但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好的第一经济体,年gdp规模突破100万亿元,是年的2.4倍。 推进持续快速发展理念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快速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方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解决重大风险、准确消灭贫困、防止污染三大攻防战取得明显进展,经济迅速发展 这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中国更重视经济结构优化,推进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 在“十四五”计划《建议》中,不是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要求,而是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逐一发挥增长潜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不增长,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其实包括对经济增长的定量要求。 imf定义的发达经济体2019年人均gdp平均为4.6万美元,中等水平地区的人均gdp在1.7万-3万美元之间。 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2019年人均gdp为4.45万美元,其中中等地区的人均gdp在1.3万-3.2万美元之间。 2019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如果将来人均gdp增长率为5%,那么人均gdp在2035年达到2.2万美元,如果人均gdp增长率为7%,那么人均gdp为200 根据各生产要素的分解预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和资本的增速减缓,但创新力变大,要素配置改革继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乐观、标准和悲观的情况下于2021-2025年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进入重要推进期

“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术。 从推进创新的第一个指标来看,2019年人均发明专利保有量为13.3件,已经提前实现了预期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接近60%的预期目标,网络普及率每年提前预期目标, 目前,只有研究和试验的快速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r d经费支出/gdp )落后,2019年为2.19%,与2.5%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上升到53.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与56%的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另外,“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继续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为11.2%,超过工业平均6.1%的增长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平均增长率为15.9%,全国投资6.7%的平均水平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持续增长,2019年“三新”经济占gdp的比例为16.3%,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创新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十四五”计划《建议》,中国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重要核心技术。 鼓励和支持公司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和能力,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对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将实现自主保障。 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应对国际科技行业的激励竞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安全性,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系统质量,更好地适应国内诉求的新变化。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将继续进行。 一是重视产业间平衡调整的迅速发展。 《建议》确定了“推进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均衡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关系的协调”。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更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比较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依然重复“住宅不炒”的定位,房地产业迅速 另外,“提案”也确定了“基本稳定制造业的比例”,2019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例为27.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十四五”期制造业的比例改变了减少趋势,不提出服务业的比例和要求。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二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以前传入的产业迅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开发经费的内部支出占主要营业业务收入的比例将从年的1.26%上升到1.68%。 要点以领域为单位的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物质消费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要点:形成40家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要点行业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价格下降了50%。 新一代新闻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术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健康、养老、育儿、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质量和多样性发展。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三是产业数字化迅速发展。 新技术的成熟和疫情加速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十四五”时期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继续深入融合。 5g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预计到2025年,5g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直接拉动gdp约1.1万亿元,间接拉动gdp约2.1万亿元。 提供约350万的就业机会。 主要来自5g相关设备的制造和电信的运营环节。 网上办公室、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等多个新产业、新产业继续迅速发展。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也将推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迅速发展,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三、国内大循环更顺利,国内巨大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十三五”时期,在外部诉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发挥内需作用的政策方向越来越明确,耗资稳定投资的政策层出不穷。 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从年到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00.8%。 其中,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1.9%,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牵引力。 随着经济增长国内市场整体稳步扩大。 收入的增加是诉求的重要支持-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快速发展,平均增长6.5%。 受年疫情冲击居民收入增加或大幅放缓,这将影响“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的预期目标的实现。 中产阶级的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典型的三家年收入10万-50万元的标准来看,年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已经突破4亿人,约1.4亿户。 减贫效果明显,按照人均2300元(年不变价格)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年按计划完成全面减贫任务。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我国面临的快速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扩大内需战术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相结合,推进国内市场增长、国内大循环。 (一)继续推进居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扩大。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gdp预计在2023年前后超过12500美元(按正常情况5.2%的年均增长率计算),成为高收入国家。 并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全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费用基础。 二是围绕生产、分配、流通、费用等环节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通过国内大循环。 在生产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是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的公司合并重组、防止低级重复建设的供给结构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分配方面,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效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完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流通方面,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备,非接触交易服务迅速发展,公司的流通价格进一步下降。 在支出方面,网上支出加快了融合的迅速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改善支出环境,扩大投资空之间。 这些将贯穿国内大循环的痛点、闭塞点,进一步释放国内大市场快速发展的潜力。 三是发挥国内大市场、大循环的规模效应特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使国际循环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大循环的快速发展。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四、区域重大战术、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中国继续推进东、中、西、东北地区协调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gdp比例上升最快,2019年为22.2%,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西部、东部地区为其 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gdp所占比例下降到2019年的5.1%。 而且中国的重点是京津冀协同的迅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的迅速发展,广东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心城市领导城市群的迅速发展,各重点区域内中心城市的gdp,人口占本省的比例总体 另外,中国继续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0.6%、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提前实现了预期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生活人均支配收入,人均支出增长率快于城市。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中国领导重大区域战术,发挥了中心城市群的推动作用,继续推进了区域协调的快速发展。 要点:区域、城市群内各区域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资源流动、生态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京津冀协同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广东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等重大区域战术的实施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 各大区域和城市群中主力和枢纽城市的集聚效果进一步增强。 东部地区转型持续快速发展,在人才、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更有特点,因此经济增长率更稳定。 中西部地区将逐一发挥后发特点,调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望实现地区轮动的快速发展。 年5月《国务院在新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结构的指导意见》发表,推进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优质迅速形成新结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术的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五、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比较有效的市场和政府实现更好的结合。

“十三五”时期,我国继续推进商业环境改善,重点行业改革稳步推进。 在商业环境中,加强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201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全面部署在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年7月发表的《加快新时代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 继续优化公司设立、税务、融资等市场环境,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精简行政许可,优化审批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10月《商业环境优化条例》宣布为继续推进商业环境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9年我国国营商环境排名第31位,比上年上升53位。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要点在行业改革方面,一是继续分类推进国有公司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和重要行业的集中,中央企业数量从年的106家下降到2019年的98家,过剩生产能力和低效无效生产能力加速退出。 推进四次混合所有的制改革试验,其中2019年启动的第四次不限于重要的行业公司,包括具有强烈示范意义的充分竞争行业公司。 指导21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企业推进改革试点。 二是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关于建设更好快速发展环境支持民营公司改革快速发展的意见》《支持民营公司改革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三、在实施大规模减税方面,是推进税制改革,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完整的消费税制度、推进资源环境税制改革等。 稳步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事务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出台了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教育等多个行业的改革方案。 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颁布实施新的先验算法和先验算法实施条例,从年开始实施中期财政计划管理,将预算编制年限从1年增加到3年,加强对政府杠杆行为的规范,完全中央地方转移支付制 四是金融供给方改革继续推进。 多阶段、广观盖、差异银行机构体系初步形成,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大。 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最优惠贷款利率( lpr ) ( lpr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支柱控制框架不断健全,形成“一委一行两会一局”金融监管的新格局 五是全面开放竞争行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竞争环节的价格。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期间,中国改革重点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为市场主体建设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快速发展环境。 一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设。 年5月《关于加快新时期完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确定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和方向。 国有公司改革方面继续推进国有资本越来越多地投入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有关国家的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行业,继续推进混合一切制改革、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改革。 从经营价格下降、支持科技创新、保障完整要素、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继续支持民营经济转型的快速发展。 全面完善所有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财税制度继续围绕预算管理、税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推进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等税收立法,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进一步整理和细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推进各细分行业改革方案的执行。 金融行业推进完整的货币供给控制机制,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控制转变,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迅速发展,全面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年5月出台《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补充资本业务方案》,进一步完善中小银行企业管理,支持中小银行聚焦中小企业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优化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微观合规与宏观审慎监管的融合。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趋势抬头,面对越来越多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坚决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促进了快速发展。 我国多次引进走出去,重视双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现制造业基本开放、金融等服务业开放加速,对外改革和开放措施自我 一是在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稳定中提高质量。 我国连续三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货物贸易国,连续1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国。 2019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有率分别为58.4%和29.2%,分别比去年提高了0.7、0.4个百分点。 通常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为57.8%,比上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 -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6万亿美元,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上升到29.4%。 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 另外,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从每年14.2%上升到2019年的14.6%。 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突然推动了数字娱乐、协同事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呈“网络化”和“零接触”趋势,年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贸易的比例为44.1% 二是双向投资协调迅速发展。 我国外资利用规模总体增加,成为全年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19年,外资吸收合计达到5496亿美元。 外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达到27.7%,比去年上升15.5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共计6344亿美元,率先投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 三、加快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累计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9项自由贸易协定,年11月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继续推进。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坚决扩大开放,推进更大范围、更广行业、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一是继续推进优质引进和高水平走出去。 进一步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运营商环境,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便利化。 在“引进”方面,完善外商投入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对外开放的行业,未来服务业成为开放的重点。 另外,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流入继续迅速增加。 在“走出去”方面,加强对外生产能力的合作,通过合作走出装备、技术、标准等。 二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质快速发展。 进一步执行“十四五”期间签订的政府间合作协议,项目合作从基础设施扩展到产业、金融等越来越多的行业。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要点国家的贸易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三是积极参加全球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 继续推进多双边地区投资贸易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发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先行试验的特点,扩大制度创新,加强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对接。 随着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积极参与和推进相关国际标准、全球支付系统、物流规则、税收规则等的制定。 四是重视开放与安全的平衡。 扩大开放,宏观审慎系统进一步完善。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七、生产生活习性绿色转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三五”时期,中国不断以完全的政策推进绿色低碳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类制约性指标大多提前完成。 -预计-2019年,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将保持减少趋势,累计减少13.2%,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累计实现15%的制约目标。 2019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到15.3%,提前实现了年度计划目标。 微粒子( pm2.5 )没有达到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的下降比例,地表水的质量达到iii类水体的比例,劣化的v类水体的比例,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比例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酸 年1~9月,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的气质优良天数比例为87.2%,预计年末能达到84.5%的约束性目标。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期间,我国仍将继续推进生产生活习惯绿色变革的迅速发展。 一是推进碳排放量的降低,实现绿色低碳的迅速发展。 实现“碳排放达到高峰后稳定下降”的愿景目标,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要点领域和重要行业的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二是进一步降低第一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改善环境质量。 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行污染防治许可制,通过建立排污权、使用能源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管理。 继续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制约性指标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 研究行业涵盖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和政策、金融市场、银领域的迅速发展等。 )

标题:“中银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