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0字,读完约7分钟

聂弎没送我的冠冕

章诗依

849

-12-11

章诗依

1983年是陈铭德和邓季利口的金婚年,聂弦弩作了《铭德季利口金婚》的诗来庆祝。 诗云:

下一次相遇是60年,

陶西子五湖船。

名城到处都是新民报,

水上鸳鸯陆仙。

跑马兰台早上很大,

佣兵楚馆夜灯萎靡。

愚夫妇也八旬了。

我没像你家一样过过一天。

诗很费解。 朱公是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完成吴复兴大业后,他改名为陶朱公,生意致富,释放西施和舟湖海,过着诸神家族的伙伴生活。 被诗人比作陶朱西子的陈铭德邓季惺夫妇,近年来也广为人知。 邓季衰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母亲,陈铭德是吴继父,但两人的名字其实不需要传达假吴敬琏。 在中国现代情报史上,陈铭德邓季利口是光芒耀眼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创造了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民间报业集团——新民报业集团。 高峰时期,新民报业集团创下了新闻八刊的辉煌。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诗的结尾难免毒舌。 面对一对名叫陈邓的恩爱夫妇,在曾经的新闻巨头中,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婚姻生活,夸张地叹息说:“没像你家一样过过一天。” 7年前,也就是自己和妻子金婚那年,聂弦弩在妻子周颖写的诗《赠周婆》中,有“现世曹刘君和妾,古梁孟事件齐眉”和“50年现在超越蜜月,你越老越年轻”的句子,夫妇俩感情极其深厚。 所以,这首诗的合理解释应该意味着诗人家的物质生活远远不及陈邓家,不意味着夫妻之间的感情不是陈邓。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出乎意料的是,这首充满赞美和羡慕的诗没有得到被赞美的人的欢心。

陈德铭邓季愧夫妇读过聂弦弩送诗时的反应,现在无从得知。 但7年后,即1990年6月29日,邓季利口在给侯井天的信中,对聂氏的赠诗作了如下评价。 “聂老值得称赞,但典据不合适。 铭德和我举办的《新民报》为我国信息事业迅速发展奋斗了半辈子,除了领工资以外,没有陶朱公的想法,租报馆做生意不谋私利,一辈子不积蓄个人私产。 ”。 (《聂弦旧体诗全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侯井天是老共产党员,聂弦迷,热衷于收集和整理聂聂的诗作。 邓、侯通信时,聂弩已经死了4年,从措辞上看,邓季聪认为聂弩举得很好,但对聂还没有失去尊敬。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但是,尊重是受到尊重的。 这时,83岁的邓季利口不惜辞呈说明了自己和陈铭板的财产状况,从这个事实来看,她对聂弦布空赠送的这个“陶朱公”的桂冠没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反应在空之间进行了很大的说明。

客观地说,用富商陶朱公和美人西施来比喻陈德铭邓季惺夫妇确实不合适。 西施是个古典美人,但邓季利口是个极其独立的现代女性,在创造新民报业的光辉中,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民间反响——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俑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我和父亲吴敬琏》(现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两书记载,邓季衰最初在南京从事律师工作,其丈夫吴竹似(吴敬琏生父)与陈铭德相同 但是,在两人的婚礼上,赠送给来宾的卡片上印有“约法三章”,包括邓季利口的孩子们不改变吴姓,以及夫妻之间实行不同的财产制。 邓季利口通过律师的工作为自己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正式加入新民报业集团,担任社长一职。 陈邓俩被认为是设在一对天造地设的黄金搭档。 邓季利口先生有很好的法律专业训练和人文素养。 经营方面长袖更好,是优秀的公司家。 陈铭德善于组织社会关系,国共两个高层都有很好的人脉。 而且,他非常包容,有知识,也是礼贤下士的媒体领袖。 吴敬琏的女儿吴晓莲说,奶奶的祖父是方与圆、阴与阳、经济与人气、大致世故、铁腕与宽容、规章制度与人际关系的完美结合。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把这样的邓季利口比作用颜值吃饭的西施,多么别扭!

但相反,聂福弩在诗中用陶朱公这个比喻来表达陈邓夫妇财富状况的描写和想象,不能说太错误了。

在《我和父亲吴敬琏》一书中,吴晓莲写道,祖母邓季利口对《民间反响》一书的作者蒋丽萍说:“一辈子有钱,一辈子不浪费。” 根据《民间回声》一书,邓季利口有兴趣,每次在各地创业,都要在一地建房。 南京、重庆、成都、北京曾经建设过庭院式的小楼。 其中北京的这是在1949年共同建设的政治后不久建成的,地点是黄金地带的南长街,为邓季利口自己建设的,院墙外是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园,离天安门广场只有几步远,住在“祖国心脏”。 文革时,陈邓一家才被迫从这里搬出去。 上世纪40年代,是新民报业集团的鼎盛时期,曾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时出版不同版本的新民报,但广告往往不得不占领副刊的版面。 新民报业集团是股份制公司,其具体所有权情况尚不清楚,陈邓两人作为创始人,大股东负责公司,无疑应负义。 因此,应该把当时中国最大的民间新闻集团掌门人比作陶朱公,说不是无聂弩之根的游说。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孙吴晓莲说,“一生有钱”的邓季利口,奉甚俭,从不在新纸,也就是两面没写字的纸上写字,总是在旧文件、用过的信封、包装纸背面写字。 1989年陈铭德去世,邓季利口给在美国的吴晓莲写信,告知祖父后事,写在旧信封背面。 有钱节俭,邓季利口必须属于遵守清教伦理型的公司之家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据笔者所见,邓季利口辞去了“陶朱公”这一桂冠,是因为它不合时宜。

抗战后期,新民新闻集团和国民党政府逐渐疏远。 1944年,重庆《新民报》刊登了该报记者赵超结构的长篇通信《延安一月》,以没有“匪徒”的视角描述了中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引起了当局的仇恨。 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晚报》率先刊登毛泽东的“汕园春雪”一词,同样成为话题。 抗战胜利后,新民新闻集团的报纸对当局的腐败采取了更严厉的批判角度,终于招致了大难。 1948年7月,《新民报》南京版因“为匪徒推进政府,中伤,散布谣言”等罪名被命令永久停刊,邓季惺被通缉,在黄苗子的帮助下流亡香港。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国民党政权垮台后,陈铭德邓季利口夫妇打算回到内地,全面恢复新民报业集团的情报业务。 陈铭德后来在自传中说:“天明了,反动派崩溃了,人民坐在江山上,在光明的世界里,在自由的空气体中,据我们的报纸报道,过去在反动派的控制下抑郁难以增长的报纸,扬起眉毛,得到无限的迅速发展。 意外的是北平的邓季在等待她的上海,准备收回《新民报》的上海版的陈铭德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只能读《七剑十三侠》打发时间。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报纸为生命陈邓两人奔走,最后认识到新时代没有给自己理想的准备位置,放弃了继续报业的打算。 1952年4月,北京市用2万元收购北京新民报,半年后出版了《北京日报》,邓季利口被聘为顾问。 上海新民报于1953年初实施公私合营,陈铭德邓季利口被聘为顾问。 其他城市的新民报也相继完成。 上海《新民晚报》是作为陈铭德邓季惺制作的报业王国的一线单传出版的。

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之后,陈铭德邓季利口分别被任命为北京市社会福利事业局副局长和民政局副局长。 邓季利口在任期间负责北京市第一家火葬场的建设,陈铭德热衷于把他在上海吃过的最好的餐厅搬到北京。

邓季关心国家的习性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晚年,她把仔细阅读的时事信息在行程中上线,给陈铭德看。 去世前一个月,88岁的她还转学到书民建中央提交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就反腐败问题提出了建议。

如果这对夫妇是陶朱公,他们也是为报纸而生的陶朱公。 而且,这位陶朱公从他们不能继续报纸的那天开始,就已经睡着了。 30多年后,nie弩赠送早就不存在的冠冕时,邓季利口拒绝也不足为奇。

标题:财讯:聂绀弩没送出去的冠冕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