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7字,读完约8分钟

前言:他是优秀的国企掌门人,也是关注普遍价值的经济学家。 他一边维持对现有体制的反省和批判,一边不想被当作“替代”。 对被称为“最不像国企师傅的掌门人”的秦晓来说,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前几天,在正式卸任招商局集团理事长后,他全力投身于以“推进中国社会变革”研究为目标的博源基金。 身份转换的背后,折射出他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原招商局理事长秦晓和网易财经

10月18日,在水龙头新时代广场招募商局大楼,卸任的秦晓首次向互联网门户网易财经讲述了他在招商局的10年生涯和他站在学者的角度对中国的思考。

十年来刚刚重构并通过了招商局的自我评价载体

2000年12月,中信集团副会长秦晓“空降”招商局。 他面临的是亚洲金融风暴后刚刚面临危机的局面:招商局当时总资产496亿元,总负债233亿元,净利润0.44亿元,不良资产近50亿港元,经常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

三年来,秦晓大幅清理不良资产,加强总部集权,明确了招商局的核心产业交通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 秦晓的想法可以说暗示了国家改革中央企业的步伐。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中央企业整合的大方向是集中主业,做大做强。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到2006年,招商局集团总资产比2003年翻了一番,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翻了一番,提前实现了“招商局重建”的目标。 之后,“新重建”的目标于2007年提出,在秦晓卸任之前,完成了2007八。

被问到如何评价在招商局十年的就业时,秦晓只给自己得了60分。 “我从来没有给自己打过及格分。 十年不短,也不长。 其实每两三年回顾一下,我觉得有能做得更好的问题。 ”。 受过中西方教育的秦晓对自己越来越强调的是反省和反省。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秦晓认为自己大决策的方向没有问题。 但是,2002年以14.84亿元出售平安保险13.544%的所有权的决定面临着“廉价出售”的疑问。

平安保险的利益和规模都非常成功,秦晓更重视的是“招商局的控制能力和发言权”。 他认为,仅凭约14%的所有权,招商局无法调动、整合资源,建立金融平台。 那样的话,平安保险就不能包含在招商局重组的整体战术框架内。 股权转让收益率约为10倍,招商局可以将这笔巨额资金用于培育核心产业。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在某些人眼里,秦晓是企业管制上非常强的管理者。 但秦晓不这么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与重大问题无关,没有必要简单地决定、商量。 什么事都和人商量成了“事之母”。 在处理重大问题上,大家的想法不统一就放任不管。 我认为我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地体现在处于软实力。 例如,如果大家有分歧,我通常不希望使用权利来左右意见。 我希望大家有共识,然后才能解决。 ”。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转型学者秦晓生命中的两次“大混乱”

秦晓早年读经济管理,贯通中西,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负责公司,秦晓从未放弃学术研究。 他的博士论文《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是在担任中信集团期间完成的,研究大规模现代企业的总部功能,这个理念也在他重组招商局时得到了进一步实践。 一边管理公司,一边做学问,双方都支持,这是他的喜悦。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由于这样的学术背景,秦晓在思考问题时的立场经常和他的身份不一致。 比如,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遗产,应该在有市场价值的时候逐渐退出,交给社会保障基金,公平有序地富有人民。 在肯定国资委积极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他提出国资委的管理应该更简单,即使不管理公司的战术、组织和业务问题,认为市场不需要管理的时候也可以不管理。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中国社会对变革问题的想法,使他更加关注。 7月19日,秦晓应邀在清华经管期毕业典礼上演讲,题为“继承普遍价值,开辟中国之路”。 秦晓在演讲中指出,不希望现代化、稳定、国家民族利益、民生、理想代替现代性、自由、个人权利、民主、理性这一普遍价值的核心和基础。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这不是长演讲,被网上很多媒体转载,秦晓也收到了同行的“善意”建议。 “有的人不太赞同,有的人必须注意发言,请不要说得那么尖锐。 我说的还没有温总理那么尖锐吧? ! ’他笑了。 其实关于普遍价值和现代问题,他早就写在自己的复印件上了,也有更尖锐的观点。 只是网络只不过更广泛地关注了他的观点。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现在秦晓退出招商局,准备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以“推进中国社会变革”研究为目标的博源基金会。 注册地香港博源基金会的宗旨是集结学术界和商界的精英,一方面偏重于解读重大经济情况,另一方面聚焦于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试图探讨中国接下来30年的方向和路径。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谈到从公司管理者成为关注世界价值的经济学家的理由,秦晓在他的人生中说了两次“大混乱”。 一次是他差不多20岁的时候,在文革后期,他插队内蒙古,那时他脑子里更困惑,包括对毛主席的困惑,于是他开始了读书,思考,和人交流。 之后,四个人倒下了,他的第一次困惑过去了。 第二次困惑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提倡的“现代化”偏向物质和经济水平,不偏向思想、价值、制度水平。 因此,他开始思考“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关系。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也许我最初的困惑解开了,但真正的解,我也不知道。 第二次混乱,我想我也整理了大路,但我也不知道是真的整理了还是假的整理了。 人生总是伴随着的。 如果人能困惑不解,对困惑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来说是巨大的幸运。 ”秦晓说。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没有人让他这么做,但他骨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得不驱使他这么做。 这句话适合形容秦晓。 年,学者秦晓正在路上。

手记:

秦晓的“均衡之路”

关于秦晓,财经评论家叶檀说:“与其说秦晓是国企的掌门人,不如说是公共知识分子,他是最不像国企掌门人的掌门人,他致力于撕开非市场化的官商标签。 在同年代,有同样经验的人中很少见”。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媒体确立了三个标准:一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二是向社会发表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三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责任的理想者。

但是秦晓不想让自己加入公共知识分子的行列。 “在中国,我不太喜欢‘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 有人会给我起这个称呼,但我讨厌人,所以我建议不要起这个词。 否则,以后人们会把我视为替代,即使本来可以接受我的意见也不想接受。 我想自己成为一个人制内或准体制内的改革派。 我不想走出体制,单独谴责体制。 我想先在体制内说话。 ”。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一边维持对现有体制的反省和批判,一边不想被当作“代替”。 关于工作和生活,秦晓建议均衡。 "均衡很棒,以前文化传入是中庸的. "

关于事业,秦晓认为,金融这块板块越来越大,对此,招商局集团并没有完全受到管理。 这是因为需要取得平衡,以解决与其他大股东、小股东的关系,以及与管理层、监管部门的关系。

关于工作和生活秦晓也要多次均衡,在生活上与自己的空之间保持情趣。 从学生时代开始围棋一直是他的爱好。 业馀四级的他至今还在网上看比赛,和朋友对战。 一和记者谈围棋,他的表情就会变得丰富,一解释和朋友玩游戏的乐趣,他就会忍不住笑起来。

"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在秦晓以前的部下眼里,秦晓的精力非常旺盛,除了非常精力充沛的围棋外,对酒也有研究,对茶也很快就能分出优劣。

“各自不是契约者,而是社会人。 不能把自己和工作完全结合起来”秦晓说。

秦晓简历

1947年4月出生于山西吕梁山区,通过乡村插入队伍,1983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取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从1976年开始在煤炭部、石油部工作,从1995年4月到2000年7月担任中信投资企业的总经理,期间担任中信实业银行的会长、亚洲卫星企业的会长。 2000年7月就任中信企业副总裁。 从2001年开始,担任招商局集团理事长和招商银行理事长。 200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兼任教授。 年卸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标题:"专访秦晓:从国企掌门人到关注普世价值的学者"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