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84字,读完约14分钟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天地。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施“十三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澎湃信息从5月18日起发表了专栏的专题报道,充分展示了五年党和国家改革和迅速发展的辉煌成果 今天我们来谈谈贵州盘县贾西、海堤两个村庄的扶贫。
“巡山”途中,聂德友电话区域负责人将安排当天的业务。 本文的图都是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情报见习记者刘嘉董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聂德友就坐银白色的皮卡车去“巡山”。

从原贾西村小学出发,逆时针沿着通村水泥公路,经由贾西、海堤两村,看到种植在山区头上的梨树,中途停下来,给区域管理负责人打电话,安排300多名村民当天的工作,最后盘江天富

今年54岁的聂德友是合作社理事长,曾经是淘金30多年,贾西村有名的煤炭老板。 4年前,他把向农业产业转型放在心上,在半年的年龄坚决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带着5000多万的资金和乡愁回到了家乡贾西村,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了刺梨栽培。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现在他管理着嘉西、海堤两村上万亩梨产业园。 “巡山”是这三年他每天早上都要做的必修课。 甲西村小是合作社现在的工作单位,从年开始聂德友拖着家带口吃住在合作社。

贾西、海堤两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盘县盘关镇东北部的两山地区,是贵州省的一种贫困村。 过去这一带的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出入是曲折的“土路”。 土地多在石山地、深山区,山坡陡,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 大部分农家种植的作物还是玉米、土豆等以前就传来了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毛收入亩产只有5600元。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现在这片土地上种了数万亩绿色油刺梨树,梨树下种了各种中药材料,山坡上养蜂迅速发展,沥青机械的耕地通向山区,现代立体农业的景象映入眼帘。

这些变化都来自盘县农村推行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政策。

年,从“三变”改革的发源地盘县普古乡女神山取经后,“三变”改革在贾西、海堤两村推进,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出资给合作社,每亩享有400元/年的保底分红外,此外,在合作社受益后仅10%的二次分配

经过两年的“三变”改革,年1月,贾西、海堤两村退出贵州省一类贫困村名单。

“贾西、海堤两村虽不是另一种贫困村,但有部分贫困家庭”盘关镇“三变”的何正国主任面对澎湃的情报采访,除了因“三变”改革而释放的红利外,还有小康房政策、优惠贷款、光伏扶贫等政策组合拳,

煤淘金热

1963年,聂德友出生于贾西村十班,是家里的八姐妹,聂德友出生于家里作为次子,大哥去世,享年7岁。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由于家庭条件紧张,聂德朋友在甲西村的小学五年级读了一天就辍学了。 辍学后,聂德友在外面打工了几年。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贾西村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是原关口乡政府的所在地。 关口乡原管辖贾西、海堤、茅坪、长地、打牛山5个行政村。 1992年,关口乡与盘江乡合并,更名为盘江镇。 年6月,盘江镇又与断江镇合并,更名为盘关镇。 贾西村离盘关镇中心区6公里。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盘关町有句话叫‘一片煤海,十万座山’。 ”盘关镇三变办公室的何正国主任告诉情报记者,盘关镇是典型的工矿镇,管辖区域内有很多国有大型煤矿,被称为“三线故都”。 煤矿很多,曾经吸纳很多农村青年出去打工,聂德友就是其中之一。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1980年,17岁的聂德友被盘江矿务局的老屋基矿邀请成为工人。 他在盘江矿务局工作是21年,从普通矿工变成了采区的区长。 盘江矿务局是国家大一型国有省属煤炭工业公司,1997年改制为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企业。

“我以前的人生轨迹和大多数人一样。 ”聂德友说,在盘江矿务局老实上了20多年班,入海前工作到采石区区长的位置,相当于副科级。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聂德友意识到自己在国有煤矿晋升的通道越来越窄。

“有一天,突然想到一件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比现在好。 你最好出国创业。 ”聂德友说。

2000年,37岁的聂德友在盘江矿务局办理了停职手续。 有时,煤炭领域的行情开始了。

出海创业时,聂德友身边只有十万存款。 他和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地借了38万元,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晴隆县买了煤矿。

“2000年煤炭价格为63元/吨,之后几年的煤炭价格一下子上涨,2002年的煤炭价格上涨到400元/吨,2004年的精煤价格上涨到1300元/吨,5年间赚了3亿美元的现金。 ”。 聂德友说,这是人生中赚得最多的钱。

“当时赚得太多了,我有点害怕。 我担心煤矿的安全风险。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赚的钱就打水了。 ”聂德友说,经历了多年的好行情后,觉得煤的好日子也快结束了,急流勇退。

2005年12月,聂德友以2800万美元销售了晴隆县日产1200/吨煤矿。

卖完煤矿后,聂德友带着巨款和朋友去了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菲律宾等地视察。 当初的想法是建立跨国公司,最后投资菲律宾,成为跨国公司的理事长。

2008年2月,他和合作伙伴一起投资了4.7亿元,在菲律宾买了3个大煤矿。 但是,这次跨国投资巩固了聂德友的深度,投资的2亿多人的血本没有回来。

“菲律宾的煤没有挖出来,上午刚修好的小巷被海水淹没,下午装满了水。 ”。 聂友友说,当时的生活没有习性,语言不通,不到两年,为了不被陷得更深,坚决地把2亿多资产送给了伙伴,从菲律宾的泥沼中转身回国。

回国后,当时聂德友的所有资产只剩下5000多万。 年,他又去云南昭通买了两个矿。 一个是铁矿,另一个是铜矿。 年,他卖了这两个矿,赚了两三千万美元。

回乡转型农业

在淘金热的30多年里,做煤矿工人,下海承包煤矿,成立外国企业,聂德友回顾过去,总是觉得人生有点遗憾。

“淘金时代总是害怕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聂德友说,而且以前都只是个人财富,不能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煤炭、矿产挖掘延迟,聂德友考虑了以前在日本、韩国、泰国考察时发现的商机。 他发现梨在这些国家很畅销,市场诉求非常大。

当时聂德友刺梨是维c之王,可以吃药,在日本、泰国,刺梨被认为是生药和高级保健品。

“贾西村多年气候温和,整个山都是野生梨,只是产量比较低”聂德友认为,如果培育出比野生梨产量高的品种,就可以大规模种植梨产业迅速发展。

年,贾西村还是一个贫瘠的村庄,这里的农民还是和祖辈一样种植玉米和土豆。

聂德友仔细分析计算:“一亩地可以种110株梨,盛果期每年亩产2000斤,2元一斤的价格,一亩地产量4000元,而且梨果期达到40-50年,今后每年

“种玉米、土豆,经济效益不高,每亩总收入只有500元。 ”。 聂德友说,许多村民无法摆脱贫困,当时回来试图说服农民们种梨致富。

因此,聂德友产生了回乡转型为农业产业的想法。

之后,聂德友从贵州大学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研究所找到了适合家乡土壤种植的贵农5号、7号刺梨品种。 这两个品种耐旱耐寒,最适合山区种植,生命力强,经济价值高,营养价值高。

年8月8日,聂德友热情回乡创业,成立了盘县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个月后,他拿出自掏腰包80万美元,从贵州龙里县购买刺梨苗,分发给甲西村的四九组村民一个一个地进行栽培。

“当时我自己买梨苗送到农家,农家自己栽培管理,挂梨果实后,保证底价1.5元-2元/斤收购。 ”。 聂德友说,召集村民召开村民动员思想会后,他们同意把梨苗种在地里。 当时种植了3000亩。

聂友说很多村民不理解他的方法,也有人说他的头进水了。 满山的野刺梨果没有人接受。 地里种的刺梨果还有人想要吗? 农民相信种植可以直接放进嘴里的玉米和土豆比不能填饱肚子的小水果更现实。

起初,变革的道路并不顺畅。 聂德的朋友摸了摸鼻灰。

两个月后的春耕季节,他还是陷入了“信任危机”。 年2月,贾西村的村民开始种植玉米,迄今为止种植的3000亩梨苗,大部分被村民们犁走了。

“贾西村的村民又不相信了。 他们担心我的钱不见了,栽培的梨会烂在地里。 ”聂德友说。

聂德友的热情瞬间消失了,他一下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

一周后,聂德友认为,这件事不能灰心,产业必须成功。 因此,他向盘江镇政府求助,希望政府能流转农家手中的土地种植梨产业。

盘江镇政府第一领导问他土地流转费用怎么计算。 聂德友回答说耕地每年400元/亩,坡地100元/亩。 当时盘江镇政府答应支持他迅速发展梨产业,立即派镇干部到甲西村看情况。

当时,担任盘江镇党政执行官的何正国跟着聂德友去看了贾西村种植的梨的情况。

“大部分梨苗都被老百姓( 603883,是股票吧)犁地了,没有犁地的也被杂草包围着看不见了”何正国说:“当时我们也对这个梨产业的迅速发展抱有疑问。”

“三变”改革

“从电视上的信息中,我听说女神的‘三变’改革成功了。 》聂友说,他想邀请村民代表去女神山。

盘县普古乡女神山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发源地之一。

年4月,盘江镇政府组织了村“两委”干部、部分村民代表和聂德友等40多人,到附近的普古乡女神山视察学习。

何正国说,“三变”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当时最感受到的是,女神农民转变为股东模式,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价格进入村合作社,村合作社受益后,农民享受利益红利,农民利益与合作社的迅速发展相结合,仅此就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调查学习结束后,聂德友亲自找到盘江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在贾西村也想进行“三变”改革。

“盘江镇政府的第一领导人听了很高兴。 ”。 聂德友说,镇政府很快成立了7个副科级干部帅气的员工小组,每个员工小组6人,7个员工小组进入甲西村,对甲西村的12个小组做了包片进行思想工作。

“当时进入甲西村为平民做思想工作时,有些平民也不想使用土地经营权出资。 ”。 何正国做大众工作需要计算他们的收入账目,农民自己种植玉米、土豆,平均亩产只有5600元,扣除化肥、种子价格,亩产也只有400多元,还在人工劳动 加入合作社后,农户不仅可以每亩领取保底红利400元/年,还可以在合作社刺梨园区行动,每天有50元的收入,今后合作社获利后也可以享受2次红利。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自从盘江镇政府员工进村做思想工作,帮助老百姓计算收入账目后,甲西村梨产业开始了大规模种植。

何正国表示,贾西村的“三变”改革也借鉴了女神山的经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农户底分红400元/亩,除底分红红外外,农民还可享受二次分红,合作社受益。

“农业是大投入,在缓慢生产的领域,聂德友相继投入梨产业的资金达5000多万。 」何正国说,年初聂德友的资金链曾经差点切断链条。

“当时卖了昭通的店200多万,付给了小区的工人们工资。 ”。 聂德友表示,此后,盘县国有公司宏财企业也入股成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正式更名为宏财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无需担心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变”改革三年后,贾西村全村720户,69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入股面积9910亩。 贾西村的“三变”改革也辐射到相邻的海堤村,海堤村全村893户,806户入股,入股面积3560亩。

除贾村、海堤两村外,盘县盘江天富刺梨栽培产业园还复盖茅坪、长地、牛山等6个行政村。

聂德友表示,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梨已经由连片形成园区,目前盘县盘江天富刺梨种植产业园区已投资8100万元,种植梨3.1万亩,复盖8个村的3498户9446人,其中贫困家庭423户83户

现在梨产业园成立了,立体农业的样品出现在眼前,沥青路通向小区,在梨树下栽培中药材,山坡养蜂,整个山上的梨花盛开,紫色的梨花把山顶装饰在美丽的画卷上。

“合作社除了做立体农业,下一步还将在山下的养鱼池做农家乐,做农旅。 ”。 聂德友表示,宏财企业除了投入资金继续快速发展梨产业外,还将建设原有梨产业园区生产机械耕道、池塘、旅游观光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旅一体化的纯粹自然生态园。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聂德友进行农旅的想法不是天马行空想象的,看到了贾西村现在的区位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现在村容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山清水秀,空气质好,有刺梨产业的支持。 沪昆高铁已经开通,贾西村离盘州高铁站只有21公里,离盘县建设的支线机场只有8公里,并以水盘高速通过。 ”。 聂德友表示,贾西村迅速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和自然条件特点很明显。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聂德友表示,年产梨产量达到1000吨,年净利润突破500万元,参与入股农户,二次利润分红达到50万元以上,覆盖村集体预计可以分红到25万元以上。

“明年园区打算购买中巴车。 今后农民可以坐中巴车去工作。 ”。 聂德友微笑着说,现在每天有300多名农民在小区打工,每月发工资就有40万人以上。

年回乡创业后,聂德友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体重也瘦了。

“以前,当我成为煤店的时候,我担心安全事故,总是很害怕。 那时应对也很多,体重也接近180斤。 现在有生活规律,体重也只下降了158斤。 ”聂德友说,农业交往少了,但担心的多了,现在是合作社迅速发展的爬坡上升期,无力放松,每天要往返梨产业园好几次,有时要和小区的工人们一起劳动。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当初村民们看不到的梨产业,现在成为贵州省级高效的农业示范园区,是帮助贾西村等村民摆脱贫困的支柱产业。

“三变”改变了贾西村,聂德友也改变了。

在路上,经常有人问聂德友为什么要回家乡务农。 他经常说的话是:“我个人赚钱与否无关。 我只是想丰富这边的乡土,摆脱农民的贫穷,让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问对了。 ”。

“我本来叫聂德友,大家都喜欢叫我‘聂德冷酷’。 也许只是因为我承认了,心狠手辣,不听任何人的劝说,不达到目的就不回头! ”聂德友有点嘲笑自己。

资料来源:澎湃情报

标题:“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