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2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进口医疗器械占国内医疗市场的大部分。 “进口机器垄断市场,对中国极为不利,这意味着核心技术得不到自己的手,受到限制。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浩川如是说。
为了寻求突破,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ct探测器,去年取得了产品资格。 记者劳育聪
人物名片
姓名:江浩川
职务:明峰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社长兼明峰研究院院长
荣誉:年第十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工程师到管理者
1982年,江浩川来到浙江大学主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1986年,他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从事无机材料的研究,主要面向玻璃材料,包括红外纤维、光纤等材料。
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上海国嘉光电有限企业担任研发工程师和厂长助理。 “这期间,我确实收获了很多东西。 过去关于可以检测高能射线的闪烁体、便携式x射线透视器等的研究,其中x射线透视器还实现了批量生产。 ”。
1995年,江浩川获得纽约州立陶瓷学院奖学金,主修陶瓷工程博士。
1998年,江浩川应聘美国通用电气企业( ge ),进行了ct探针用闪烁陶瓷的研究。 在此期间,他不仅埋头于技术研究,还开始接触领导团队的艺术。
2000年,他选择在凯特大学攻读mba学位,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这门课程主要侧重于生产管理,给了他很多关于供应链、物流、法律等的知识。
年,他毅然回到国内选择开拓医疗器械的新青海,成为明峰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的副社长兼首席技术负责人,实现了工程师向管理者的华丽转变。
开发ct探测器打破海外垄断
事实上,国内医疗器械的诉求非常大,但市场几乎被海外垄断了。 现在国内市场的ct产品基本上由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企业垄断,在医院和ct领域没有定价发言权,购买同样的ct往往是海外价格的两倍。 几年前,唯一的国产ct制造商东大阿尔派(东软)企业只能提供几种中低级ct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
江浩川指出ct探测器国产化困难的原因与没有掌握重要的核心技术密切相关,开始带领团队克服这个课题。
ct探针的研究是针对闪烁体材料,与多个部分合作的许多复杂的项目。 “其中不仅包括材料,还包括电子电路、数据收集、系统设计等多方面的模块。 ”。 江浩川说。
年,他带领团队开发了16排ct探测器产品。 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发成功的探测器项目,年完成了检查环节和临床实验环节。 年,该产品获得了相应的产品资格。
现在小组正在研究128排ct探针,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临床试验。
江浩川认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但ct探测器产业链还不完善。 他相信随着各环节逐渐完善,将彻底实现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标题:“江浩川:打破医疗器械的技术垄断”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