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4字,读完约8分钟

“上海文学艺术奖”始于1991年,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 到2002年,“上海文学艺术奖”共举办了5届,表彰了巴金、朱实践耳、柯灵等12位文学艺术家。 今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时隔12年重新开始,从11月17日到21日在东方网( eastday )上公布候选人,审查结果将于12月上旬公布。 在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公布之前,早报进行了一系列人物报道,回顾迄今为止获得这一荣誉的艺术家。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编者的话

施蛰居

( 1905-2003 )

施刺保存,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993年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

20世纪30年代创办了《现代》杂志,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入中国。 创作在短篇小说中长期存在,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祖先”。

晨报记者徐萧

20世纪30年代前后,施刺保存以心理分解的方式创作小说,创办了《现代》杂志,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先锋文学”成为中国文坛的强音,其代表作家余华、格非、孙甘露等至今仍是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最早将现代派文学引入中国的施蛰存为大众所知。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朱可认为,同为“百岁老人”的巴金斯和施刺存是上海文学界的两个高峰,“生前身后的境遇非常大”。

这个结果似乎印证了“施刺保存的小说成果在20世纪的小说史上被掩盖了”的评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的金理对早报记者说,关于施刺保存是“他创作的,受到了沈从文、郁达夫、苏雪林、楼夷等的评论。 金理一般知道“四窗”——“东窗”是古典文学研究,“南窗”是文学创作,“西窗”是外国文学的编译,“北窗”是金石碑文的考证,形容施刺的贡献也足以证明其影响很大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仅限于新感觉派的标签

1929年,施刺在国内首次用心理分解的方法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底头》,发出惊人的声音,成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创始人,因此贴上了“新感觉派”的标签。 这个标签是楼适夷1931年贴在他身上的,从此像“帽子”一样戴在施刺头上,后世文学史经常将其纳入这个流派。 但是,施刺存本人不赞同这个说法,在《我的创作生活历史》中,他说:“是适夷先生在《文艺情报》上发表的夸张批判,直到今天,我都戴着新的感觉者的称号。 我不确定”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中国的新感觉派作家主要是刘长鸥、穆时英,他们受到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日本新感觉派的“粉丝”的影响,1928年开始在国内刊物上定位。 施刺存与刘海鸥、穆时英等非常密切,显然从一开始就接触了这些翻译中介作品,所以不能说没有受到影响。 1982年,施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福辉保存的信中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不反对,不否定,但我觉得和日本的新感觉派还有点不同”。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比起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施刺保存更受益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英国心理学家的亲切松鼠。 他说:“二三十年代,精神分析学说盛行的时代,很多人无论中文外语都有机会看到相关的出版物。 我能看英语方案,所以买过一点英译本。 亲切松鼠的性心理研究全书六大本,我也有,但没有完全读。 这本书直到1962年才卖”惊蛰进入社会后长期住在上海滩,他幼年在苏州生活,在中小学在松江学习,大学一度进入杭州江大,特别是离上海地方不远的松江县,那里有他父亲的宅邸和产业 他经常邀请上海文坛的朋友来松江参加聚会,所以他的作品有上海剧场、舞厅、酒店、电影院、商店、乡村的景象,也有乡下人。 他在给吴福辉的信中阐述了他与日本“新感觉派”的不同,直接指出了“新感觉”的大城市性质,自己有多个小城、小城镇的文学经验。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这是因为施刺存与新感觉派很多作家的友谊很深,他也确实写过《夜叉》、《巴黎大剧场》、《魔道》等新感觉色的小说,但他并不限定于某个派别,在各个圈子里自由往来,“新感觉派的天地狭窄,左翼的政治气候。 我们后来知道,左联的作家倒在了救助主题上,在欢乐的快板声中聚集在大众面前。 新感觉派的大家刘鹉和穆时英潜入了黑帮和假政权的泥沼,终于好坏参半。 两者都不受的施刺存避免了过去凶恶的政治风波。 ’”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但是和鲁迅的一次笔谈,还是使他完全不出风波。

鲁迅写的《洋场坏少》

1933年9月,《大晚报》副刊《火炬》崔万秋约施刺存向青年介绍了几本书,施刺存推荐了《庄子》和《文选》,导致了鲁迅《洋场坏少》的污名。

据金理透露,鲁迅在1933年10月6日的《申报自由谈》中以“丰之馀”为笔名发表了“重三感旧”,将施蛰存的动向与当时的复古逆流联系在一起。

保存被鲁迅批评的理由似乎是“足够的”。 新文学的发难者选择语言作为文学变革和思想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逻辑大致认为文字将国民的思想束缚在旧的感知模式中,那么,为了与现实世界建立新的联系,必须放弃旧的文字。 劝惊蛰读古书,多少会“逆行”。 “左翼”文化界当时正在讨论大众语言的问题,用惊蛰说服青年从古书中寻找词汇,但没有从生活经验出发。 从时代风潮来看,专制政府为了统一思想,发起了尊孔读经运动,无意中陷入了反新文化的逆流。 由于书面争论无法平息双方的愤怒,所以夹杂着对比个体的意气之争是不可避免的。 之后鲁迅骂施刺保存“洋场坏少”,把施刺保存“献策”给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施刺保存也讽刺了鲁迅的杂文。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一位研究者认为施刺存卷入争论当时不认识笔名,不知道骂骂战的背后有鲁迅,金理说:“这很奇怪,低估了施氏的风骨。 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他本来就按道理努力,不怕权威。 ”金理认为,现在很多施刺保存的选集、文集,没有必要为智者禁忌,用施刺保存后的一点文案删除对鲁迅的“呐喊”(显然是那个争论的馀波)。 1956年,鲁迅的灵柩从万国墓地转移到虹口公园,施刺保存有“吊唁鲁迅的诗”,这句话很贴切,这也是施氏的气质。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金理认为鲁迅和施刺保存的这场争论,实际上各有照顾,从各个问题的语境来看都是正当的。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华语系研究员、作家陈子善所说:“如果鲁迅从他一贯的角度,反对青年古书,认定其具有对比现实的内在道理,那就是在民族文学复兴过程中,中国文学以前流传下来的美文属性和五 从更深的层面考察,鲁、施没有根本区别,施刺保存也没有承认错误。 ”。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最后,金理认为,这场争论常常掩盖施鲁合作多年,有友好的交往经验。 例如,施蛰存曾经计划与朋友出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文艺理论,得到了鲁迅的大力支持。 鲁迅的名篇《为了纪念遗忘》发行于施刺保存主编《现代》第二卷第六期。 配合这个复印件,施刺保存特意给鲁迅发了柔石的照片,可以说是配合了柔石的手写,还有滚子惠枝的树描写“牺牲”,竭尽全力了。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中国新文学第二代作家

施刺存从中学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16岁时,开始向鸳鸯蝴蝶派杂志投稿。 之后,他写小说、散文、诗歌,翻译外国文学,点校、注释古典文学,投身出版、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打开了四扇窗户。

文学批评家李欧梵在《上海现代》一书中用“实验妙手”概括了施刺保存作为作家的突出之处,一句话就打破了他在文学上的尝试和努力。 他早期的小说写了乡村,但不是像这个时代的通常作家那样走鲁迅和郁达夫的文道,而是走出了乡村现实主义之外。 之后,写历史小说《鸠摩罗什》、《石秀》、《将军的垫底》,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探索人物的变态心理,写中国文化以前流传下来的爱、宗教和种族冲突。 在当时整个“五四”文学关注现实和批判的气氛中,他写下了在城市过着平凡生活的小市民的性压抑和性扭曲。 所以论者认为,除鲁迅深厚的现实主义从以前就流传下来外,施刺保存又找到了集中于人性分解的现代主义之路。

【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这种文学爱好,也是他个人处世哲学的投影。 就像朱说的,“施刺存不是顾准式的文化英雄,他没有直接批判独裁,但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气节。 ……施刺从1950年到1958年从事文学翻译,戴上右派帽子后,他开始玩金石碑文,文革后专门治疗古典诗词,在那里保守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尊严。 他一生清洁,没有任何知识集团的道德污点。 ”。

标题:【施蛰存: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