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6字,读完约6分钟
11月18日,神舟11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 神舟11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中从第二步向第三步的过渡,准备建设中国载人空间站。 神舟11号的远行再次点燃了深度空探测的话题。 在地球重力场之外,浩瀚的太阳系空之间和宇宙空之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这片“星海”抱有好奇心。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火星探测技术,计划在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探测器,进一步实现火星绕行和着陆巡逻探测。 除了我国,美国航天局、欧洲航天局也在推进各自的火星计划。
从飞出一颗行星到探索另一颗行星,其技术越来越困难。 那么,人类要成功搜索另一颗行星,最终搜索另一颗恒星,有必要突破那些技术的瓶颈吗?
航天器:你怎么飞得更远?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有救助方需要更强大的火箭的剧本。 作为得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技术支持的电影,专业性自不必说,更强有力的推进系统对宇宙飞船的深度空飞行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更远距离的航行,各国在推进系统方面非常努力。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曾经表示,我院成功地采用整体锻造法研制了重火箭储藏箱转移环。 这表明重火箭突破了最大的瓶颈课题,为后续重火箭开发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开发大型火箭需要在整体技术和发动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现在中国最先进的火箭是长征5号,于今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 长征5号的推动力是1000吨级,将来开发的重火箭是3000吨级。 根据计划,重火箭将于2030年左右实现首次飞行,可用于载人月球着陆和大规模深度空探测。
能否使火箭具有更大的推力,运载越来越多的物资,是目前各方角逐的焦点之一。 美国航天局今年对大推力火箭“太空发射系统”的固体推进器进行了地面测试,火箭有两个推进器,每个推进器的推进力超过了1600吨。 “太空发射系统”计划在年进行第一次飞行测试。 俄罗斯国家航天局计划在今后5~7年内开发近地轨道运输能力达到160吨的超重火箭,欧洲航天局也在推进艾利安系列火箭的开发。
但是现有的化学燃料火箭不管怎么修理,毕竟有瓶颈。 因为燃料会被消耗。 同时,化学燃料火箭的速度也有限度。 为此,一位科学家提出了新的火箭构想。
例如,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反物质火箭,它根据正物质和反物质的混合接触反应产生动力,释放1公斤的消灭反物质和正物质释放的能量,燃烧1公斤烃释放能量的20亿倍。 另外,也有科学家提出了火箭向气体燃料供给电能产生等离子体,从正离子剥离电子,然后从火箭尾部释放离子,使探测器前进的等离子体火箭的概念。
但是,这些构想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很多难以突破的问题。 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在1000年可以制造1微克的反物质,等离子体会破坏所有接触的物质。
宇航员:你怎么能活得更久?
在现阶段,最有可行性的未来火箭概念集中在核火箭上。 因为人类核动力的掌握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1968年,提出了利用核聚变推进的定星际航行方案,宇宙飞船的总质量为3000万吨,有携带3000万枚氢弹的科学家。 经过连续脉冲爆炸10年内可以把船加速到300公里/秒。
速度是深度空探测,特别是载人深度空探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为宇航员的寿命有限,能够运送到宇宙飞船上的生存物资更加有限,太大了空很难要求补给。
人类飞出太阳系的前提是脱离第三宇宙的速度,即16.7公里/秒。 按照这个速度,走一光年需要17964年。 离太阳系最近的行星是半人马座α恒星系统旁边的星星,距离约为4.24光年。 也就是说,航天器以第三宇宙速度到达相邻星球需要76167年。
即使是无人探测器,重复7万年也是未知数。
7万年太远了,如果只考虑载人探索太阳系行星的话,飞行速度现在不是什么问题。 真正棘手的问题是宇航员在飞行中如何生存。
科幻电影《星际旅行》提出了冻结人,日后解冻的“活得更长”的方法。 但是,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么高。 否则,不治之症患者们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飞行中,宇航员必须每天消耗约0.9公斤的氧气,排出约1公斤的二氧化碳,同时每天饮用约2.5公斤的水,吃约0.6公斤的食物,维持适当的温湿度环境。 那么,以两年的火星往返为例,保障6人小组的基本生存需要18吨物资。
与18吨物资相比,目前人类唯一的载人登月火箭土星5号,能够送入月球轨道的比较有效载荷为45吨。
为此,NASA提出了“原位资源利用”的概念。 也就是说,尽量利用外太空资源支持深度空勘探。
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中,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也表明,我国小行星研究中的前期课题已经展开。 小行星是人类深度空探测“天然跳板”,作为中转站,可以为人类建设空间设施和行星间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很多基础材料。
超光速航行:如何成为现实
现在人类飞行最快的宇宙飞船依然是旅行者1号,于1977年发射,速度为17.043公里/秒,超过了第三宇宙速度。 现在,距离地球约182亿公里,到达太阳系和行星间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当然,关于是否到达太阳系的边界,科学界还有争议。
到最近的恒星,旅行者1号还需要4万年。 最重要的是,携带的核电池很可能在2025年枯竭,与地球的联系中断。 这是深空探测器的瓶颈之一,是深空探测器中的通信问题,各方现在也在深空通信行业展开了相应的探索和布局。
实际上,一直有超光速航行、所谓曲速发动机能否实现等“飞跃性”看法的科学家,可以打破对外太空的燃料和时间瓶颈。 尽管物理学家已经研究了超光速航行的可能性,在现有的科学技术层面上,实现这一“飞跃”的方案依然太远了。
人类在探索未知的太空,但谁也不知道,进入深度空后,以及未来进入星际空之间后,人类会发现什么,经历什么? 各种科幻作品中的想象,科学家们的各种预测,最终都不知道它们能实现。
但其实我们都住在宇宙飞船里。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丁在《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的文章中提出了人类唯一生存的最大生态系统是地球,地球只是广大太空中的小船的概念。
人类的一系列太空探测也依赖于地球这个“小宇宙飞船”本身。 珍惜这艘小船本身,合理利用这艘船上的唯一资源,人类可以在太空即“星海”中走得更远。
标题:【飞向“星辰大海”要过那些关口?】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