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43字,读完约17分钟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散,其冲击力超过了多个金融机构的期待,世界金融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统计,从2007年到现在,美国有400多家银行破产。 那么,现在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浪潮对美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创伤到底有多深呢? 美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趋势怎么样? 对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有启示吗?
金融危机下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浪潮
从20世纪29年代末的大萧条到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一共出现了3次银行倒闭的浪潮。 其中第一次是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1930~1933年,美国银行破产的三分之一以上,银行数量从危机前的25000家减少到危机后的不到15000家,促进了1934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企业的成立。 第二次是1980年代的储蓄贷款危机,由于住房贷款的大量发行和经营环境的变化,1980~1995年有2943个机构破产了。 第三次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从2007~年8月开始,402家银行倒闭了。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倒闭有以下优点。
从数量上来说,中小银行破产是主要的
从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银行的破产情况来看,大多是中小银行。 根据资料,因本金融危机破产的402家银行大多是资产规模10亿美元以下的中小银行,占破产银行总数的81.84%,其中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80家银行占破产总数的19.90%。 相反,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有20家,占4.98%,有11家被政府救助。
概率上,中小银行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较低
中小银行倒闭的绝对数量远远超过大银行,但由于美国中小银行分布无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概率反而明显低于大银行。 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破产数占小银行总数的比例为4.1%,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破产数占那样的银行总数的比例为10%,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大银行占同类银行总数的16.8%
处分首先使用的是收购和接受方法
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问题银行的处置方法来看,“收购和承兑”是fdic (存款保险企业)解决问题银行的第一个方法,用该方法解决的问题银行有369家,占总数的91.79%,其中pa (所有资产和负债) “经营救济”和“还款存款者”两种方法的比例都很小,分别占总数的3.23%和4.98%。
但是值得观察的是,进行救助的13家问题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00亿美元。 也就是说,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20家问题银行中,一半以上得到了政府的救助,也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大而不倒”现象的直接原因。
中小银行破产浪潮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有限
美国的银行存款变化不大,整体呈上升趋势
银行破产首先通过新闻和预期渠道,向存款人传达恐慌情绪,引起了兑换热潮,银行存款迅速下降。 总结了1970年到2007年的42次银行危机,发现62%的银行危机经历了存款总量的瞬间减少。 但是,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美国银行存款总额连续四个季度迅速增加,平均各季度增加了1561亿美元。 其中,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加1631亿美元,增长率为16.99%; 最反映微观经济自信的个人、公司、企业存款也比第一季度增长了30%,达到7676.8亿美元,增长强劲。 从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到现在,也是美国银行破产集中的时间段,合计14个季度中,只有3个季度( 2009年第1季度、年第1季度、第2季度)的存款总量出现负增长,比例 引进每季度的银行破产件数进行分解后,银行存款的增加量和银行破产数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各立场的数据反映了美国中小银行破产的浪潮没有对银行存款数产生很大的冲击。
美国银行资产略有变动,资产质量保持健康
美国中小银行破产的浪潮对银行系统总资产的增加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影响似乎很小。 到2008年第四季度为止,美国没有出现大规模银行破产,美国银行系统各资本质量指标基本固定,资本资本资产比率为10.3%左右,核心资本比率为8.1%左右,第一类风险资本比率为10.5%左右,利 之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延迟的影响,美国银领域的大规模破产趋势开始出现,从2009年3季度到年3季度达到了高潮。 但是美国银行系统各资本质量指标在2008年4季度略有下降成为拐点,改变过去的稳定状况,直到年第二季度,与2008年4季度相比,资本资本资产比率增加了1.97个百分点,为11.3%,核心资本比率为1.73 很明显,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浪潮没有冲击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没有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美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但正在慢慢恢复。
通过美国银领域的净利润和银领域破产数量的趋势,明确了在金融危机初期,美国银行的利润出现了跳水式下跌。 之后,银行的大量破产对美国银领域的利益水平造成了明显的下跌石式冲击。 特别是在2008年第2季度到2009年第4季度的时间段,银行的破产数量和整个银行领域的净利润高度相关。 但是,2009年4季度以后,银行的破产数量开始缓慢下降,银领域的净利润也开始出现阴天,相应地缓慢上升。 到2005年第二季度,美国银行的破产数量下降到22家,但美国银行的净利润达到289.8亿美元,接近危机前的利润水平。 从收益性的角度来说,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浪潮和利润下降并没有扩展到相互破坏的状况,而是在迅速的自我修复、相互支援危机的影响下出现的。
从美国银行领域净利润构成结构的一些变化来看,无论是金融危机前后还是中小银行破产浪潮的开始,利息净利润都一直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净利润的大幅变动。 促进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和租赁损失的准备和非利息净利润的变动。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银行整体贷款损失大幅上升,非利率净损失也大幅扩大,净利润急剧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达到-378.2亿美元的高峰。 之后,中小银行开始出现破产浪潮,破产浪潮似乎并没有恶化贷款损失的准备。 相反,贷款和租赁损失的准备每季度开始下降,推动了银领域净利润的恢复,年第一季度大幅上升。
中小银行破产浪潮对美国金融业影响不大的内在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美国中小银行的倒闭潮并没有成为蔓延不可收拾的银行危机,对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小。 这除了政府及时救助外,还与美国以中小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结构优势、良好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多元市场融资渠道等密切相关。
政府及时救助是问题银行顺利解决的前提条件
是实施政府的直接救助。 美国政府于2008年9月正式接管了发生巨额损失、陷入全面危机的住宅利美和住宅地美,政府持有“两房”各79.9%的股份。 同期,美联储向陷入破产边缘的aig提供了850亿美元的比较有效期为24个月的紧急贷款,获得了79.9%的股份。 2008年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存款和fdic共同制定了总额为2500亿美元的银行领域供资计划。 2008年10月发表了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济计划”,对保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在美国银领域渡过危机发挥了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 2008年9月,联邦储备制度放宽了长期限制私人资本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大量出资银行的规定,使投资者最多可以拥有33%的银行资本,为帮助陷入资金困难的银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金。 同期,联邦储备制度有权将前所未有的危机后幸存下来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两大投资转换为银行控股企业,申请设立可以吸收存款的分公司,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从联邦储备制度中获得折扣窗口融资和紧急 2008年11月,联邦储备制度批准信用卡巨头美国运输企业转变为银行控股企业。 另外,2008年10月,联储开始对存款机构联储的法定和超额公积金余额支付利息,超额公积金大幅上升,从此前年均19亿美元激增到1万美元以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部分是创新政策工具。 危机爆发后,许多金融机构为了发生流动性危机,防止危机恶化,支持一些金融机构收购问题银行,联邦储备制度革新了许多政策工具解决了流动性危机。 例如定期拍卖工具、商业票据融资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主经销商信用工具、定期证券贷款、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等。
衡量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程度的最常见指标之一是同一期间的libor—ois利差。 利差体现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紧张状况,也体现了交易对方的风险。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美国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大幅下降,比较有效地防止了越来越多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为并购问题金融机构创造了宽松的资金支持。
以地区中小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结构是防止危机冲击的基础
美国银行大多是区域化经营的中小银行,这有助于杜绝,防范系统风险。 而且,这次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浪潮没有动摇金融体系的基础,是严重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向fdic投保的7574家银行中,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达91.15%,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仅占1.41%。 在这次危机中破产的402家银行中,329家银行是资产规模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占破产银行总数的81.84%。 尽管破产的银行数量很多,这些中小银行没有“系统的重要性”,遵循市场规则,实现了市场优胜劣汰。
不仅规模小,美国银行的区域经营优势也有助于风险集中在特定地区。 以往,美国实行单一的银行体制,法律不允许银行跨州经营,美国的中小银行把基本的服务对象作为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 这相当于风险隔离壁垒,破产后,其风险范围也仅限于特定地区,像拥有很多分公司的大型银行一样,破产风险会扩展到广泛的地区。
完全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是比较有效地解决危机的根本手段
一是确保法律及时适度解决问题的银行。 根据美国法律,银行和储蓄机构的破产适用于《联邦存款保险法》,破产标准、破产申请人、破产管理者等各方面与通常的破产法不同。 该法从多方面确保了监督管理标准的引进、监督当局的破产程序的开始权的排他性的赋予、破产管理者的破产银行资产负债的全部权的赋予等能够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的银行危机。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不会引起系统银行的危机。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现代金融安全的网络整体之一,对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到2009年第一季度末,fdic为全美7574家独立注册银行和储蓄金融机构的8种存款账户提供了保险,约97%的银行存款人存款接受fdic的保险。 fdic除了通常的“支付箱”功能外,还可以采取必要的行动,完全保护通过筹资、领取、重组、公开承诺等方法处置的银行的所有存款和其他债务,救助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集中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 另外,为了应对大规模银行的破产,fdic采取了提高存款保险限额、参保银行提前缴纳3年保险费等一些临时措施。
丰富的融资渠道为银行破产引起的融资缺口提供了补充资金
在制度上,美国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融资者无法满足公司融资需要的情况下,公司寻找公司债券、商业票据、欧洲债券、垃圾债券等其他多种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美国的直接融资占80%~90%的水平,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比较有效地弥补了银行倒闭带来的融资缺口,减弱了银行倒闭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及时的金融改革是比较有效地解决风险和提高信心的重要保障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以来,围绕全面金融改革的步伐一直很紧张。 2008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金融监管系统现代化路线图》拉开了金融改革的序幕。 2009年6月17日,奥巴马总统发表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 年7月美国议会正式通过了《金融监督管理改革法案》,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试图从解决金融监督管理的顾客权益保护危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整改。 这些及时的金融改革对比较有效地解决金融风险,构建金融安全防线,恢复公众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发挥了重要意义。
启示和建议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美国的实践经验表明,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心的优势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有利于防范系统风险。 目前,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并不短缺,但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相对较少。 因此,应该迅速发展多种类型、不同定位的中小金融机构,将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定在局部区域或县城,不鼓励区域间经营。
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
美国中小银行破产潮没有蔓延到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完全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培养和迅速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一般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制度两方面。
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十二五计划建议》确定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下一阶段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最适合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存款保险条例》的早日出台,从法律上确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地位,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另外,应该推行强制保险制度,实施基于风险的歧视费率,同时给予存款保险机构必要的监督管理权。
二是尽快推出金融破产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银领域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为出售金融破产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现在应该如何规范商业银行的破产 在下一阶段,应该加紧制定金融破产法,观察监督管理性标准代替流动性标准,作为监督管理当局开始破产程序的主体,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破产银行。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在这次美国中小银行破产浪潮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对此,目前我国还是单一的间接融资模式,如果银行倒闭,将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积极扩大融资渠道,特别是要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一是丰富公司的直接融资产品。 完善公司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体系,研究适合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中小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鼓励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债权基金、债券投资信托基金等。 与股权类相结合的投资金融工具,如产业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合并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
二是优化组织投资者的结构。 鼓励保险企业、证券企业、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和增长,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导,形成商业银行、社会保险基金、保险企业、境外合格投资者等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推动机构投资者推进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的迅速发展
三是推进多层金融市场建设。 以创业板和主板市场为重点,推进高质量公司的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促进上市企业领域整合和产业升级。 充分培育多阶段债务主体,创新债券品种,完善债市新闻系统等配套要素,形成各类投资资本自由进出的区域债市。
加强宏观审慎的管理
这次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体现了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 正因为美国当局加强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监视和判断,及时采取了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防止系统风险,没有引起金融体系整体的动摇。 我国必须从系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加强系统风险监督管理、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开发运用等几个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特别是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方面,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丰富、完整、运用是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拷贝。 要结合中国经济金融的现实状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扩大其在金融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实际应用宏观审慎管理,比较有效地促进宏观审慎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完整性。
建立和完善金融顾客保护体系
金融危机严重破坏了顾客的信心和利益,美国适时采取措施,建立了顾客金融保护机制,为稳定金融顾客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现在没有专业的金融客户保护机构。 这是因为需要建立和完善金融费用保护体系,保障金融客户的合法权益。
一是及时制定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金融客户保护的基本目标和大体,加快制定金融客户保护法,确定“金融客户保护”概念,从窄口径的“存款人保护”概念扩大到对普通老百姓作为债权人、债务人、金融机构提供的中间业务的保护。
二是及时设立金融顾客保护机构。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和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情况,通过立法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如金融顾客权益保护局),保护金融顾客的合法权益,并赋予该机构监督、检查和执法方面的一系列权力,加强金融顾客教育, 首先可以在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内部设立金融客户保护局或金融客户保护中心,专门负责金融客户保护责任。
三是建立金融客户投资解决机制和流程。 必须确定投资受理范围,受理具体部门、联系方法等问题,开通金融客户投诉热线和投诉网站,处理客户投诉少或无门的问题。 促进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客户投诉解决机制,努力在第一时间内妥善处理金融客户投诉纠纷。 另外,金融机构必须在内部设立专业的金融客户投诉解决机构,制定金融客户投诉管理方法等规范文件,合理处理或解决金融客户的投诉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分行金融研究所)
标题:【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的回顾与启示】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