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59字,读完约15分钟

文/本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平台kopleader )专栏作家蔡凯龙

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国银行出国,世界金融数据的共享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

今天的银行面临着四个挑战。

首先顾客对银行的期待在提高。 在移动网络时代,顾客对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要求不限于基本支付、储蓄和资产管理。 顾客需要金融服务更方便、迅速、高效,而且价格也更低。 顾客必须金融服务配合顾客的实用场景,像水和电一样,根据需要出现。 也就是说,顾客希望金融服务能带来个性化和智能的数字体验。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其次,跨境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数字体验方面遥遥领先的是对银行虎视眈眈的跨境同行竞争对手科技企业。 除了许多小而美丽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外,还有实力大、规模大、全中外科技行业巨头跨境进入金融服务行业:美国摩擦拳擦掌中的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 ) 他们具有优良的技术和顾客特征,具有提供终极顾客体验的基因。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科技巨头们有“核武器”。 那是他们的平台战术。 各科技巨头是充满生命力的平台,是自我进化的生态圈。 拥有这些流量和顾客的科技巨头的跨境金融业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成功强调了银行自身的不足及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银行的技术水平再次落后。 如果把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比作飞机大炮,银行内部的it系统只能计算小米和步枪。 银行现有的it系统大多建于上世纪后半期,使用的技术和系统框架的理念比较陈旧,过时。 企业内的数据变得难以统一,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数据被分割。 由于长时间的系统升级和修补,银行的it系统异常肿胀,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维护成本也非常高。 银行认识到自己it系统落后的严重性,但重建新系统非常昂贵,风险也不小,特别是对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可预测的影响。 改变核心it系统对银行来说阻力很大。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最后的挑战来自导演的压力。 没有监管的推进,银行就不会有积极的变化。 银行有两大法宝:跨境同行伙伴梦想的金融牌照和顾客交易数据。 由于这两大优势,银行金融霸主的地位不太容易动摇。 各国监管也意识到这一点:牌照和数据带来的金融领域壁垒给社会和顾客带来了额外的价格,与普惠金融的大趋势格格不入。 近年来,各国监管受制于金融牌照的申请。 在金融比较开放的西方国家,金融科技企业申请金融牌照的例子很多。 即使在金融管制比较严格的中国,腾讯的微众银行和蚂蚁的网商银行依然取得了牌照。 监管已经发出了“金融牌照不再是银行的护身符”的信号。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但是顾客数据依然是银行的保护伞。 顾客的金融交易数据依然牢牢掌握着银行无法开放和共享。 各国监管开始重视和处理这个难题:英国open banking、欧盟psd2、美国金融数据共享指导意见,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国情开放金融数据 各国监管把金融数据的不共享作为金融垄断的最后壁垒。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顾客的期待是,由于对方的跨境竞争、自己的it系统过时和监督管理的推进,银行被逼到了墙角。 银行迫切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来适应未来金融数据共享的时代。

六种变革方法

银行变革势在必行,但变化绝非一蹴而就。 适合银行的是实际的、循序渐进的新商业模式。 在完全可以利用银行现有系统框架的同时,不需要彻底改变以“伤心动骨”为基础的核心系统的技术改进。 既可以和对方竞争也可以合作的开放模式。 在金融数据共享席卷世界的大潮中,银行无法置身事外。 选择合适的方法参与金融技术变革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第一种形式:内部研发和实验室。 有研发能力的大银行在自己的研发部门正在寻找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方法。 例如,汇丰( HSBC )开发的面部识别登录、bank of america发布的智能电话等。 除了现有的研发部门外,国际大行为了更好地促进硅谷的创新实验室等内部创新设立了多个内部实验室。 内部开发的优点是可控性强,但缺点是技术创新的程度和应用场景的范围受到内部固有的制约。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第二种方法:建立加速器和孵化器。 意识到内部研发和实验室这两种方法的创新极限,许多银行将眼球投入外部。 与第一家公司合作,帮助孵化初期金融科技创新,成为共赢的模式。 银行通过加速器和孵化器了解第一手创造性和技术,同时获得了优先投资优秀的第一家公司的机会。 银行还可以吸引风险企业,与银行现有系统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从外部推进银行的变革。 优秀的初创公司也完全可以利用银行资金、渠道和应用方面的支持,迅速成长。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美国富国银行( wells fargo )、荷兰国际银行( 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groups,ing )、美国硅谷银行( silicon valley bank )、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ufg )、南亚 其中新加坡星展银行( dbs )在香港设置的fintech孵化器效果很好,在两年内成功孵化了17个优秀的创新项目。 加速器和孵化器模型的特点是灵活的价格低,创新能力强劣势是银行对项目的控制力不足,初期项目的影响还不充分。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第三种方法:创立新的独立数字银行企业品牌。 银行为了适应数字银行的需要,强调与以前流传下来的银行的不同,集中银行内的创新资源,创立新的比较独立的数字银行企业品牌。 比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ufg )旗下的jibun银行,法国bnp paribas旗下的hello bank银行,意大利unicredit金融集团旗下的buddybank。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新独立的数字银行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特色资源,摆脱原来银行系统固有的束缚,并为顾客提供各方面的数字服务,创造新的数字银行形象。 缺点是价格高,创新度有点不足。

源fintechevolutionbyigorpesinfromlife.sredavc

第四种方法是与大型金融科技企业的战术合作。 银行认识到金融科技企业代表了不可忽视的变革力量。 成熟金融科技企业提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也是银行现有的顾客所需要的,但银行内部开发显然价格太高了。 银行与大型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已成为当前的趋势和主流。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中国工农建交大银行分别与batj战术合作的花旗银行和paypal、美国银行( boa )和futureadvisors (世界著名的智能投区企业)、富国银行和sigfig (世界著名的智能投区企业)、英国伯克利银行

银行和大型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利益很快就有效,能够迅速为银行现有顾客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和产品的不足之处在于银行对产品的控制力很弱,不一定掌握合作的主动权,银行相应的内部创新受到抑制。

第五种方法:投资和收购金融科技企业。 西方银行在投资和收购行业非常活跃,特别是对自己领域有很大影响的金融科技行业。 许多成长起来的知名金融科技企业早期都得益于银行的资金援助。 例如,西班牙的santander是ripple (知名跨国区块链支付企业),摩根斯坦利是affirm (网上费用信用平台),荷兰银行abnamro是digital asset holding (知名部分)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对于评价合理、增长空之间大、具有重要战术意义的金融科技企业,银行利用自己丰富的资金特征,毫不犹豫地使用巨额资金进行收购。 例如,高盛收购了honest dollar (先进的退休资金管理服务企业),法国societe generale银行收购了tagpay数字银行。 有趣的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微信二维码扫描无法得到银行资本的支持。 南非标准银行于年收购的firepay支付企业,firepay是二维码扫描技术的先驱和领导者,是微信和其他二维码扫描提供的服务。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投资和收购的利润对企业有越来越多的控制主动权,容易融合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迅速提高数字化金融服务,但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价格不高。

第六种方法:开放的baap金融平台服务模式。 银行不仅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还通过开放api接口,为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服务,间接服务顾客。 银行成为金融服务的基础平台,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关系从竞争变为合作共赢。 就像以前传递的软件和计算迁移到作为服务的软件( software-as-a-service:SaaS )和云计算一样,银行是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务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银行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发挥银行企业的品牌、风防和牌照的特点,又可以完全利用顾客数据和现有的基础设施,加上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为顾客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可以用平台服务费弥补开放数据导致的客户和利润流失。 更重要的是,银行不需要大幅度移动核心系统,只要配置合适的api接口,就能满足共享数据的外部诉求,也有助于内部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举多得。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银行成为baap和云金融平台是最有竞争力和最有可能与跨境科技巨头竞争的模式。

云金融和云计算。

云金融的概念来源于云计算.。

随着新闻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司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司购买服务器、建设和管理机房的方法因运营价格极高而被废弃,公司转向了云计算。 为云计算公司建立新闻化所需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软件、硬件运营平台,负责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公司购买硬件和软件。 计算能力是无处不在的服务。 想用的话想用。 打开自来水龙头就方便使用水。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云金融也是如此。公司和个人的金融诉求越来越多,但是有能力设立自己的银行,申请各种金融牌照的公司很少。 于是银行成为了公司和个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但是,由于价格和技术,银行不能完全满足顾客的诉求。 这时,金融科技企业根据技术和价格的特征而卓越,填补了诉求的空白。 但是金融科技企业无法跨越金融牌照和金融数据这两个壁垒。 云金融模型出现了。 银行开放自己的数据,模块化银行的各业务功能服务,使金融科技企业和公司像积木一样,在银行提供的平台上迅速结合必要的金融服务。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在云金融模型中,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关系就像高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app应用。

在高端智能手机时代以前,我们的手机只有两个主要功能:简单的电话和邮件。 高端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了,客户对手机功能的要求大幅增加。 这时,需要ios和安卓Android等强大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为了满足各种诉求,需要支持五花八门的app。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未来的银行在云金融模式中也提供核心功能和基本客户管理服务,如底层存款和支付。 但是,客户对金融有更高的要求,客户大部分时间都采用金融科技企业提供的符合场景的金融服务。 愿我们现在采用app的时间和频率远大于手机和邮件功能。 对客户来说,面临的界面不同,但基础是银行建立的云金融服务平台。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云金融不是边缘化银行的功能,而是让银行成为幕后英雄。

金融数据共享与api

云金融的实现必须基于金融数据共享。 金融数据共享目前最主流的技术方法是api。

api的全名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是编程软件的术语,是指应用程序的预定义函数。 从外部调用应用程序时,不需要访问源代码,也不需要了解内部业务机制的细节,目的是根据接口参数直接调用。 api的作用就像家电产品证书,不需要知道家电内部是如何工作的,只需要知道证书就可以采用家电。 api比家电证书更特别的是,它不仅可以调用功能,还可以用来交换数据。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现在金融数据在平台内和平台之间共享,主要通过api接口连接。 api实现金融数据共享,银行转型是云金融的重要第一步。

对银行来说,使用api接口的最大特征是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可扩展性,但不需要大幅度改变原来的银行核心系统,满足了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api的另一个明显优点是可以进行分层管理。 根据接口数据的权限,可以分为对外公开层、伙伴层、内部非公开层三层。 api的分层界面帮助银行实现数据共享,管理共享范围,确保数据安全。

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提供api接口。 因为这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和银行的数据共享现在只能在屏幕上获得。 这种方法模拟客户登录银行系统界面,并从登录的界面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画面捕获的弊病之一是不稳定。 由于各银行接口总是变动的,因此画面捕获需要定期根据接口的变动进行调整。 不那样做的话,数据就会错。 画面捕获的最大故障是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帐户的密码。。 如果被黑客入侵,将是巨大的损失。 年,摩根大通jp morgan和第一资本capital one对mint (连接美国最大的个人财务管理服务企业,大部分金融机构)采用屏幕的方法不满,因此以对顾客造成安全威胁为理由,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由于api的突出优势,各国监督管理致力于使api成为数据共享的标准方法。 英国cma在open banking改革计划中提出第一季度在各银行实现api的统一部署的欧盟在psd2推进中也非常重视开放式支付api的推进。 德国计划于2010年开始open bank project,研究银行api标准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推进api。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响应监管的重视,积极接受金融数据开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推进包括citi bank、j.p morgan chase、capital one、visa、master、bbva等在内的api的开发。

所有国家和银行都重视api,督促专业的api管理技术企业,为银行提供专业的api管理。 例如mulesoft、apigee、3scale、akana、tibcomashery等。

随着监管、银行、金融科技企业、技术企业的共同推进,api技术越来越成熟,为金融数据共享和云金融模式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如open banking的倡导者chris skinner所说,“每个人将来都可以分解app、api接口和一点软件,建立自己的银行”。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不远。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宣布大幅开放外资进入中国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领域,取消多种限制。 9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open api计划,决定在年底前制定open api标准。 所有在香港业务的银行都必须通过api开放金融数据。 当然,包括大量的中资银行。 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国银行出国,世界金融数据的共享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

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全球金融数据共享才刚刚开始,面临着法律法规和监管、银行反对、数据安全隐私、业务可持续发展和技术更新等诸多挑战。 挑战很多,但金融数据共享势在必行,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览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 点击微信接口右上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关注。 意见领袖为你提供财经专业行业的专业分解。

标题:财讯:金融数据共享离中国并不遥远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9345.html